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协会新闻 > 正文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夯实轻工业强国生命线  ——轻工业“十三五”成就回顾

2020-09-29 22:21 管理员 次阅读 条评论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开栏的话:五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被历史深刻铭记。

这是一抹绚丽的亮色,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砥砺前行;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和勇气的探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触及中国社会庞大的肌体;这是一次满载希冀的出发,在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战略布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当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位居世界第一,高附加值产品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当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53.9%;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五年,弹指一挥,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五年,白驹过隙,也足以涵养一个国家的精神,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速度,更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从今天起,消费日报推出“辉煌‘十三五’ 喜看新成就”栏目,与您一同回眸,盘点收获,展望未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轻工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着力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引着全国轻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全面完成《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经济指标和主要任务,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担当的勇气:

全面完成《规划》任务 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

【数据】 “十三五”期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科技创新、“三品”行动、质量标准、绿色发展、产业集群、人才支撑六大手段推动全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能力明显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巩固。2016年—2019年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94%,实现利润年均增长7.5%,主营业务收入总量位居全国工业前列。2019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以占全国工业14%资产,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8.7%,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的20.9%,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7.03%。

2020年1月—6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轻工业运行受到一定冲击,随着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统筹社会发展举措实施落地,轻工业生产触底回升。轻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

然而,“量增”只是其一,“质优”更为关键。五年前,“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智能和绿色制造,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被写入《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而五年后的今天,轻工业正在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孜孜以求的调结构、转方式正在主动破题——

实施“三品”战略成效显著 轻工行业大力推动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实施工作,努力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轻工消费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三品”战略对轻工消费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高端消费回流。轻工产品特别是食品、婴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9年底,轻工行业已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0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8个。“十三五”期间,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项目712项。玉米原料高效清洁生产谷氨酸关键技术、谷氨酸生产过程污染物减量化关键技术、高耐受性植物乳杆菌的定向选育、制糖工业葡聚糖快速检测与清除技术、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及装备、淀粉及其衍生物绿色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叶黄素高值化关键技术、优势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功能调控关键技术、智能化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全自动电饭煲、双驱动洗涤节能技术、太阳能背膜协同制造技术与装备、家用燃气灶具关键检测设备、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全水性聚氨酯生态合成革及智能化清洁生产技术、绿色装修材料用水性聚氨酯分子设计及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自2016年起,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按照“规范管理、优化布局、动态调整、提高质量、总量控制”原则,开始走向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轻工行业共培育了278个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已建成的集群主要集中在皮革、家电、家具、五金、塑料、工艺美术等39个行业,涵盖轻工87%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商务部确定的我国三批179个“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涉及轻工业的共有63个;在工信部发布的八批共38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涉及轻工业的共有51个。2019年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产值占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40%。

轻工产业集群在促进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促进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协同创新助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在节水、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制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发力,环保技术被广泛应用,提前完成减排各项任务和减排指标。

轻工业努力实行绿色发展,大力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绿色化改造步伐,推动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节能减排治污,提高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一批绿色产品通过检测认定。“十三五”期间,全国评定绿色工厂1470家,其中轻工企业270家;在工信部公布的43项绿色设计产品标准中,涉及轻工相关产品共计17项;前两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409个绿色工厂中轻工行业占63个,246个绿色设计产品中轻工行业占235个,1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中轻工行业占7个。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调整出口结构,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出口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同时,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年均增长5.53%。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进行研发、制造、品牌布局,以多种形式参与更深层次国际竞争,竞争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轻工业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国际市场地位得到巩固。2019年,轻工业出口6752.82亿美元,比2015年的5982.4亿美元,增长12.88%。其中,皮革行业、家电行业、塑料行业、家具行业4个行业出口额均超过500亿美元,是我国具有国际市场优势的行业。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出口增速,轻工成为国家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者。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成绩得来实属不易。“十三五”以来,轻工业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以敢于担当的勇气破解转型难题,轻工业正在创造崭新奇迹。


民本的底气:

共享“三品”战略成果

【数据】 截至2019年底,轻工行业共编制发布了六批《升级与创新消费品指南》,涉及食品、家用电器、家具、五金、玩具、乐器、自行车、洗涤日化、制笔等近20个行业,包括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智能家电、洗护用品、儿童玩具、家具、乐器等,累计发布333个产品,其中升级消费品160项、创新消费品173项。

截至2020年6月,轻工业共有标准6157项,其中,国家标准2680项,行业标准3477项。行业重点消费品的国际采标率已达到95%。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持续推进,轻工检测机构87家,为市场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第三方机构、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编制《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玩具安全》等系列标准和一批重点行业标准以及《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家用燃气热水器》、《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等300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了各类轻工消费品,对产品质量安全指标限量、检测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方法做出严格规范。

    2018年发布《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轻工行业标准》。在自行车行业,70%以上的企业制定、实施了明确的品牌战略,15家自行车企业、13家电动自行车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在制笔行业,2018年以来共推选出6家轻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优秀企业,15个轻工优势品牌产品。一批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对于轻工业来说,“民”代表着消费市场,也是“三品”战略的基础导向,满足消费则成为轻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以“增品种”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十三五”期间,轻工企业深挖用户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市场上新品迭出,产品结构升级显著,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及新兴产品成为市场增长新动力。

轻工行业创意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示范性消费品时尚创意设计名城和产业园区。针对消费升级对于个性化、时尚化、功能性和绿色消费需要,轻工企业推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精品,创新提升了一批民族特色用品和旅游工艺品。

以“提品质”促进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轻工行业通过实施“三品”战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得到普及,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得到强化,产品品质、技术含量明显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开展国际对标,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以“创品牌”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形象。轻工行业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快速转变,国内品牌实力明显提升,企业纷纷加强了品牌发展战略,部分行业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自创品牌发展,品牌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优势品牌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高端产品领域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明显缩小,并且开始布局全球市场,扩大“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也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国货精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观众和消费者共同感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共同见证中国轻工自主品牌的兴盛崛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力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无疑是轻工业最重要的底气和信心之源。


转型的朝气:

释放创新红利 积极推动智能化发展

【数据】 自2016年起,轻工行业开始建设轻工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2019年底,已建成中国轻工重点实验室127个,轻工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个。

“十三五”以来,已有712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

截至2019年底,有50多家轻工企业被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化贯标试点单位,各有30多家轻工企业的项目分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支持专项。有74家轻工企业进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和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试点示范,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3.9%,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3.8%,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75%,不良品率平均下降25%,能耗平均下降16.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4%。

2015至2019年,20多家轻工企业项目列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支持专项,30多家轻工企业的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0多家企业被列入两化融化贯标试点单位。



这是一次涵盖了产业体系、基础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的“三位一体”全链条式创新,更是一场体现了高超智慧和能力的转型实践——

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轻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等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施轻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构轻工行业新型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轻工基础能力。以轻工行业科技奖励评定工作带动产业创新发展,陶瓷纤维—晶须—粉体多尺度增强摩擦材料的关键技术等102项科研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粮油精深加工过程中生物毒素的检测与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等610项科技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此基础上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奖励的科研成果已有10项获奖。其中,高安全性、宽温域、长寿命二次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等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些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提升重点装备制造水平。轻工重点装备研发制造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具有较大突破。截至2018年底,食品机械、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机械等主要轻工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300家,资产总额1500多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6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40亿元,出口额116亿美元。

扩大两化融合应用领域。轻工行业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产品服务、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应用更加广泛。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4000多家玩具和婴童用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和。机器人、AGV、无人仓库、视觉识别、在线组装和在线表面装饰等新技术、新装备在塑料行业大量投入新工厂建设,以ERP+MES+WMS为标配的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项目中得到了实施。

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成为两化融合重要抓手,促进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轻工业综合集成应用。家电、家具等基础条件好的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制造软硬件产品应用与产业化,研发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

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轻工行业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信息化系统,极大地提升企业智能化运营水平。海尔、美的、格力等轻工企业建成近20家无人工厂,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水平。集“智慧制造、智慧产品、智慧运营、智慧生活”于一体的“智慧轻工”建设广泛落地。

转型升级给轻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朝气,而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则成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轻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企业科技投入、新品开发、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力,为重构轻工行业新型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的硬气: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数据】 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有的集群产品生产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如眼镜、钟表、制笔、缝制机械等行业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产值,分别占行业总产值的90%、86%、73%、55%。眼镜行业8个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企业数、利税、出口均占全国的90%以上。


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十三五”以来,轻工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显著,形成一批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成为轻工行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发挥其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实现了相互促进与发展。

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轻工业不断推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现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涵盖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等区域。形成了东部地区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发展局面。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推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轻工产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先行者,成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成为建设特色小(城)镇的重要载体,成为轻工业以及地方政府在深化开放、发展特色区域经济的创新动力。

发展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轻工业把握制造强国战略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增强工业设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推广以智能、绿色、协同为特征的工业设计技术,提升工业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信息增值等服务,不断探索柔性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轻工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逐步建立起了一批食品、日化、家电、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国家级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经过产学研用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创新,特别是在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带动下,一大批关键技术、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产学研合作、检测认证、信息检索与咨询、展销及物流、质量品牌等项目得到了突破,如变频空调关键技术、24工位笔头机、圆珠笔墨水、宽幅高速文化纸机等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改造力度逐步加大,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节能减排。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进一步落实《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制糖、造纸、皮革等重点行业强化废水、废气的末端治理,对治污设施实施升级改造。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水、污水处理回用率。重点行业采用清污分流、闭路循环、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轻工企业自觉遵循的发展指南,也让轻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更硬气。在轻工行业中推行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工厂,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在绿色节能降耗方面,实施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绿色低碳发展也让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不断引导轻工企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以绿色智慧促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拥抱“双循环”的胆气: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 巩固开拓国际市场

【数据】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2016年332316亿元增长23.87%,增加了7.93万亿元。轻工相关10种消费品零售总额601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6%。

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轻工业对美出口下降9.59%,但轻工业通过积极拓展东盟、欧盟、“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有效冲抵中美经贸摩擦的不利影响。2019年轻工业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3.57%,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1.70%,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6.7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两个循环,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轻工业是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经贸规则、治理体系的重大调整,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019年与2013年相比,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内需市场销售增长38.46%,化妆品增长84.12%,日用品增长54.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1.61%,文化办公用品增长32.51%。与此同时,消费品网络零售高速发展。2019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较2016年41944亿元增长103.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巩固开拓国际市场。“十三五”期间,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针对我国贸易调查增多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轻工行业加快提升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传统国际市场,同时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欧洲、东南亚、西亚和中南美等新兴市场。均衡的国际市场结构,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风险,巩固了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皮革、家电、塑料、文教体育用品、家具、五金、工艺美术、农副食品加工等主要出口行业发挥产能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行业企业加快“走出去”,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建立国际化品牌。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和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轻工在全球范围深度参与供应链不同环节,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轻工开放市场格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赵 曦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Jspxcms © 2010-2024